联系

您在寻找什么内容?

重磅首发!SGS&微软推出全球碳管理智能云平台S-Carbon

November 08, 2021
World Map Showing Connections 1600px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中国)宣布与微软公司合作,全球首发运行于微软智能云Azure上的业界首个双标准S-Carbon数字化碳管理智能云平台。

 

SGS是专业从事碳盘查、碳审计的全球知名公司,其开发的S-Carbon碳管理系统以微软智能云Azure及其提供的数据存储、分析等技术为支撑,采用国际ISO14064-1标准及中国国家标准对碳排放绩效进行量化跟踪,通过对企业碳排放目标进行分类有效管理,帮助各行业企业增强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国际竞争力、绿色融资能力及品牌影响力。

亿纬锂能(股票代码:300014)公司副总裁作为制造型企业的代表也受邀出席了S-Carbon平台的发布仪式。



SGS中国区总裁郝金玉博士表示:“ 随着国家明确提出“3060”双碳目标,国内碳排放市场全面加速发展,这将引领中国经济结构、生态环境、能源结构等发生深刻变革。

作为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凭借积累的丰富国际经验和对碳管理领域的深度渗透,致力于为全球各行各业的价值链提供专业的低碳解决方案。为了助力企业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准确、便捷地管理和跟踪价值链上下游各业务合作伙伴的碳绩效,整体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SGS基于微软智能云技术打造了S-Carbon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相信SGS在碳排放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微软全球领先的云平台结合,将真正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博士表示:“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推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而中国毫无疑问是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力量。长期以来,微软一直在世界各地努力推动广泛的环境与技术合作,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与包括SGS在内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为降低碳排放和改善地球环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此次SGS推出的基于微软智能云技术的S-Carbon平台,将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构建起高效、可信赖的碳管理体系,增强绿色竞争力,并为建设全人类共享的美好未来贡献积极力量。”

构建在云端的数字化碳管理智能平台
由SGS开发的S-Carbon数字化碳管理智能云平台,以SGS温室气体核算及验证解决方案、温室气体数据管理系统为基础,采用国际公认的方法对碳排放绩效进行量化和呈现,能够为企业用户选择最合适的区域、参考数据和方法进行碳排放计算。其分析结果可确保符合中国监管机构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也可满足国际ISO14064-1量化和报告指南的要求。借助这一系统平台,企业可以更轻松地管理和追踪已订立的减排目标,并对各业务合作伙伴的碳绩效进行跟踪和管理。

S-Carbon平台以微软智能云Azure作为运营平台,综合运用了Azure提供的数据存储、分析等相关服务,能够根据需求对自身及来自上下游供应链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各类排放数据进行统一的搜集、管理和评估,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将显著减少在数据存储分析过程中出现人为错误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碳排放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评估审核的效率。

目前,S-Carbon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供应商碳排放管理;全供应链排放数据联网采集;可取代碳排放量化管理中的人工操作;为企业用户建立和分析碳排放情况;将实际排放情况与预估排放目标进行对比;并可提供分别满足中国与国际量化认证标准的两套排放计算结果。

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助力企业增强绿色竞争力
去年9月,中国宣布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被称为“3060”的双碳目标也被明确纳入国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随着中国朝向双碳目标加速迈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行业将被纳入碳排放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由“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项指标构成的“ESG”也成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主流标准,而碳管理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正是其中的关键指标。

对很多企业来说,碳管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全新领域,企业在着手对碳排放进行计算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不了解如何划分自身碳排放的边界、不知道碳排放报告该涉及哪些内容、不清楚如何确保碳排放计算准确,此外,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进行全程跟踪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借助微软智能云Azure及相关服务,S-Carbon平台能够对复杂供应链和大型供应商的整体碳减排及碳中和目标的KPI执行情况进行管理;监控和分析供应商在碳减排KPI下的表现,并提供执行摘要和报告;此外还能促进企业参与到诸如“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等全球碳目标项目,真正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绿色融资能力及品牌影响力。



亿纬锂能公司副总裁桑田先生表示:“对于置身能源行业的制造型企业来说,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低碳减排领域,如新型电力中的储能,交通电动化,物联网,智能仪表电源。符合国际规范、准确、高效的碳管理和认证体系,是确保企业在全球及中国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将大大提升碳管理体系的可靠性、易用性和运行效率,真正推进更多行业企业全价值链加速落实碳管理策略。因此,我们相信,SGS微软数字化碳管理智能云平台S-Carbon将极大地促进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汽车制造业,实现绿色低碳的技术升级。未来,我们也将考虑率先将数字化碳管理智能云平台S-Carbon应用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低碳节能管理中,实现企业自身及供应链碳管理的全面提升,并与SGS和微软携手共同在落实推动‘双碳’目标道路上迈出坚定踏实的步伐。” 

不懈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

SGS 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已连续六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第三年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中国)由SGS集团和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中国标准科技集团共同于1991年成立。在中国,自2007年起SGS连续十五年荣膺中国外贸企业最受信赖的检测认证机构榜首。在国内,SGS已与政府、院校、碳排放交易所、技术开发机构以及碳资产管理机构等展开密切合作;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电子、材料、建筑等行业领域,SGS专家也已经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协助数百家企业围绕核心要务制定了减排策略和目标,帮助企业规划“碳达峰”与“碳中和”路线。SGS愿和各方合作,共同创造更美好、更安全、更互联互通、也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世界。

微软在2012年通过实施内部碳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企业自身一类及二类碳排放的碳中和。2020年,微软在此基础上把三类碳排放纳入管理目标,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到2050年,微软将消除自1975年公司成立以来包括直接排放和因用电而产生的碳排放。微软拨款 10 亿美元设立气候创新基金,帮助加快全球碳减排、碳捕获和碳消除技术的发展。在过去一年中,微软通过转向可再生能源、推动供应商减排等措施,减少了6%的碳排放,约合73万吨。此外,微软也在与SGS、远景能源、江森自控、台达电子、伍德中国等相关行业的领先合作伙伴积极合作,共同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相关技术,在碳排放、能源管理、智能建筑等领域,构建零碳未来,为全人类创造可持续的光明未来。

欢迎莅临CIIE展台(4.1H B3-003),参观了解SGS中国开发的基于微软智能云技术的S-Carbon碳管理平台。

关于SGS
SGS 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已连续六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第三年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除了始终积极践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外,SGS专家也已经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协助数百家企业围绕核心要务制定了减排策略和目标,帮助企业规划“碳达峰”与“碳中和”路线。SGS愿和各方合作,共同创造更美好、更安全、更互联互通、也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世界。

关于微软公司

微软(纳斯达克上市代码“MSFT”)致力于成就“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

相关新闻

SGS 为力高新能颁发ISO21434证书
本地企业新闻May 27, 2025

案例 | 力高新能荣获SGS颁发的 ISO/SAE 21434管理体系证书,以标准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

近日,力高(山东)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高新能”)在汽车网络安全领域取得新突破,成功通过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的审核,荣获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力高新能产品网络安全性能的高度肯定,更为其在全球市场的长远竞争构筑了稳固基石。

AI背景
本地企业新闻May 27, 2025

资质快讯 | SGS喜获ANAB认可,成为ISO/IEC 42001人工智能管理体系双认可认证机构!

近日,SGS已获得ANSI国家认可委员会(ANAB) 对ISO/IEC 42001:2023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认可,这是继SGS获得新加坡认可委员会(SAC)认可后又获得的重量级认可资质,标志着SGS成为全球首个双认可的ISO/IEC 42001认证机构。

全员通识课《从理念到行动》——ESG系列微课全球首发!
本地企业新闻May 21, 2025

SGS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全员通识课《从理念到行动》——ESG系列微课全球首发!

当“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当ESG指标影响企业估值——可持续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然而政策解读模糊、技术路径不清、员工认知断层……让转型之路阻力重重。

本地企业新闻May 21, 2025

标准聚焦 | SA8000®转版在即!草案版最新变化解析(下)

A8000®草案版变化解读

自1997年首次发布以来,SA8000®的基本方法和期望基本保持一致。SA8000:2026最显著的变化包括四个方面:

SA8000:2014引入了社会指纹管理体系结构。SA8000:2026保持了相同的要素,但对其进行了重组,以清楚地展示组织在开发和实施其系统时应采取的步骤。它还明确了许多以前只通过补充信息(如SAI审核工具和SAI审核员培训计划)隐含或解决的期望。